种粮大户方和涛的夏收时节
5月22日下午3点,阳光普照大地,在剑南街道五星村,4台大型收割机在种粮大户方和涛的麦田里忙碌作业,金黄饱满的麦粒顺着出粮口源源不断地倾泻而下。村道上,一辆辆装满小麦的三轮车来回运输。
5月22日下午3点,阳光普照大地,在剑南街道五星村,4台大型收割机在种粮大户方和涛的麦田里忙碌作业,金黄饱满的麦粒顺着出粮口源源不断地倾泻而下。村道上,一辆辆装满小麦的三轮车来回运输。
说句心里话,如果是自己的承包地,又自己出力耕种,还是能够赚到一些钱的,市场行情决定着挣多挣少。
随着5月末春耕工作的结束,广大种粮农民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在这期间,农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粮食补贴(简称“粮补”)何时发放,以及今年会有哪些新的补贴政策。
时间来到5月末,春耕工作也已经结束,那种粮农民关心的粮补到底什么时候能发放呢?今年种地还给发钱,在今年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稻谷、小麦仍然能够享受到一系列的补贴和扶持,而且与往年相比还将继续呈现稳中有升的新趋势。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是参加见面会的代表之一。据介绍,邹德海从2011年开始农业经营,当时只种了2000亩地;2015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备了8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这让当地农民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模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
又到了一年麦收时节,河南大地一片金黄。收割机在广袤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一气呵成,饱满的麦粒如金色的瀑布般倾泻而出,被装入袋中,承载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场景,在河南已经上演了无数次,河南小麦,早已成为这片土地的骄傲,更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19日,龙川县举办2025年春耕种粮大赛技能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聚焦“以赛促教、以技强农”,以“课堂+实操”融合教学模式,为第二届春耕种粮大赛夯实技术基础,推动全县
日近正午,河南洛阳偃师区北窑村的麦田里,喷灌设备喷射出道道水帘。远远望去,几处喷头像是“哑了火”。种粮大户王松涛心里着急,踩着长胶鞋小跑过去,一头扎进了麦田。
近日,中铁十四局在山东东营种植小麦的情况引发广泛讨论。航拍画面显示,其承包的约1.45万亩田地麦苗稀疏,与普通农户的麦地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怀疑中铁十四局承包耕地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和低息贷款,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不
中国工程“乌龙”成就沙漠奇迹:当种粮梦撞上治沙史,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谁能想到,种粮食和治沙漠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竟然被中国科研团队用一场“乌龙”给玩明白了?
为进一步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种植,稳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发《2025年四川省种粮大户补贴实施方案》,明确补贴标准为成都平原区补贴100元/亩,丘陵山地高原区补贴200元/亩。
李火水,麒麟村土生土长之人,在当地可是个响当当的“名人”。他在福建厦门打拼20 余载,还当上了公司高管。然而,对家乡那片土地的眷恋,如同心中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2013 年,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他毅然回到了麒麟村。
近日,商洛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党丹洲、南璐,携手市农科所大豆栽培专家周珊深入洛南县洛源镇五龙村,开展“科技赋能洛河源头 大豆良种激活振兴引擎”主题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与农户深入交流,深入田间详细了解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精准剖析制约
但如果抛开现代社会的大量高科技设备,不买上一本阴历的话,那你连种地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时光回到5000年前,一个老父亲在临终前握着他儿子的手,说:儿啊,明年开春暖和的时候一定记得播种子,大概天气暖和到穿冬衣会热的时候就差不多了。然后第二年倒春寒了,穿冬衣会热
最近刷到他在美国拍节目的视频——穿黑西装啃沙拉,脸上挂着岁月痕迹却眼神清亮,突然就懂了网友说的“活明白了”:这哪是过气明星的落魄,分明是一场清醒的人生突围。
大皖新闻讯4月17日,在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千亩连片小麦抽出长长的麦穗,绿油油的麦田向远方铺展开去,大家看着现代化麦田,对今年收成充满期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通讯,不管在是北京,还是在那里开会,通过手机都可以对麦田进行查看和管理。"徐淙
大皖新闻讯4月17日,在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千亩连片小麦抽出长长的麦穗,绿油油的麦田向远方铺展开去,大家看着现代化麦田,对今年收成充满期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通讯,不管在是北京,还是在那里开会,通过手机都可以对麦田进行查看和管理。"徐淙
种植水稻面积达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可叠加200元补助;农机社会化服务累计达到1万亩次的服务主体,可获5万元奖励;撂荒地复耕种粮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我市日前出台《厦门市扶持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重点支持水稻种植、机械化社
人工插秧、肩挑背扛的劳作方式下,亩产仅七八百斤,一个壮劳力最多管理15亩地。“那时候凌晨4点下田,弯腰插秧一整天,腰都直不起来。”他回忆道。即便在2022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400亩,问题依然棘手:播种不均匀导致出苗率波动,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农忙时田里乌泱
七年前,当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决定不再聘请保洁员,改由师生来完成日常卫生工作时,曾引发热议。有人赞成,但也有人质疑:“学校卫生不是学校的事吗?”“让学生打扫,会不会耽误学习?”“做卫生也学不到什么生存技能,有什么意义呢?”在反复和家长沟通后,学校依然坚